重庆晚报24日报道:居民天然气申请涨价的消息之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著名燃气专家,重庆大学教授彭世尼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天然气涨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用气缺口较大“重庆是全国用气最多的城市之一,本地气不够用,缺口比较大。”
彭教授认为,再过几年,我们可能使用进口天然气,价格可能还会变动。
据统计,目前该市1000多万城镇人口中,大约有60%的人口使用天然气。从2000年到2005年,民用天然气消费量从4.15亿立方米增长到了6.37亿立方米,去年全市天然气消费总量达到35.5亿立方米,而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产气110亿立方米,重庆占了1/3强,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市场,重庆成了名副其实的“气老虎”。
今后“气老虎”的胃口将会更大,彭教授说,现在该市正在推行无煤区,主城居民将彻底告别煤炭,主城运行的公交车、出租车,必须全部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估计从今年至2010年,该市天然气需求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0%。到2010年,全市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78亿立方米,西南油气田分公司2010年的产气量将达到160亿立方米,按重庆占其份额的40%计算,届时全市天然气供应量只能达到64亿立方米,即使该市尽力争取国家和石油部门的支持,缺口依然存在。
如何填补这个缺口?彭教授说,尽管中石油目前在该市每年产气达100多亿立方米,但不可能全部给重庆使用。油气是国家战略资源,供给多少,供应什么地方,都需要统一调配,重庆的天然气需求,国家不可能全部解决。要最终解决缺气问题,必须从市场中去想办法。目前深圳、上海等城市已经进入国际天然气采购市场,我市迟早要走这条路,从国外进口。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前期工作,派出专家到处考察,力争从国外购买优质低价的天然气。
“如果市民用中东或者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的天然气煮饭,现行每立方米1.11元的价格是不可能的,必然会涨价。”彭教授说,国家发改委曾明确表示:我国石油和天然气价格,要与国际接轨。按照现行价格基准,外国的天然气出厂价哪怕和国内一样,昂贵的运输成本也不可忽视,最终将分摊到市场终端,所以肯定要涨。
另外,重庆市现在的天然气价格确实比较低,存在一定的涨价空间,适度的提高天然气销售价格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和汽油比较,主城的羚羊出租车如果烧汽油,每天大约需要100元燃料费,烧气只需要40元左右燃料费。而天然气和汽油比较,显现了更加优质环保特性。为什么天然气价格这么低?这没有体现商品的优质优价原则,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再和其他城市比较,该市的气价也非常低。首先和直辖市比,北京1.9元/立方米;上海2.1元/立方米;天津2.0元/立方米,而重庆只有1.11元/立方米,比他们将近低一半。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再和西部城市比较:成都1.28元/立方米;西安1.6元/立方米;兰州1.45元/立方米;银川1.25元/立方米;乌鲁木齐1.34元/立方米。这些城市的经济水平和我们差不多,人均GDP、老百姓收入等指标不见得比我市高,但气价都比该市高。不必为煮饭发愁
市民们相信不管天然气价格怎么上涨,涨价的幅度都会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幅度之内,还不至于为煮饭发愁。彭教授说,居民天然气价格调整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须经过市民听证,物价部门审查,政府批准。天然气不是一般商品,是国家战略物质,关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则定价,政府是绝对不会容许其超出市民经济支付能力的。
据调查,去年该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10243.99元。老百姓的人均收入超过了1000美元,按照西方社会发展规律,已经开始步入享受型社会。以每个家庭3口人计算,目前每个家庭每年支出的天然气费平均约为270元,不到电费的一半,即使在此基础上略有提高也是可以承受的。
当然,城市中还有许多低收入家庭,他们每月的人均低保费不到200元。天然气涨价之后,对他们的影响可能比较大。可能需要政府对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予以适当调整,以减少对他们基本生活条件产生的消极影响。
彭教授说,通过天然气公司的调查,发现该市每个家庭每天平均用气约0.9立方米,和全国比较偏高,其他城市平均只有约0.6立方米。因此,适当提高天然气价格,还能提醒市民: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应该采取必要措施节约用气。这不但可以节约开支,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资源,可以让工厂少烧煤炭,汽车少烧汽油,少制造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使我们的城市天更蓝,云更白,更加干净美丽。[F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