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2023年6月28日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2024年8月15日
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进一步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社会共识

武汉能源集团积极探索“双碳”背景下的绿色转型路径,抢占新能源市场新赛道,加大氢能、光伏、综合能源管理等绿色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力度,致力于让能源更安全更高效、让生活更绿色更美好,为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开拓新方向。
加快新能源布局 构建城市能源新格局
油氢充换电综合能源站& 光伏发电

氢能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终极能源”,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截至目前,我国氢能站建设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早在三年前,市能源集团已完成青山区首座加氢站的设计,从技术源头积累新能源经验,奠定发展基石。
2024年市能源集团还将在市区范围内建设四座加氢站,其中,规划的硚口都市工业园区的长丰制加氢站,未来将改造升级为集加气、加氢、加油和充电为一体的综合站,打造全市首个标准综合能源站,为城市多能源需求提供坚实保障。

武汉蓝焰物流基地位于三环线与古田二路交界附近,从高空俯瞰物流基地屋顶,成排的一片片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待8月底二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全面并网发电,光伏发电功率将达到1.5兆瓦。“自给自足”的同时,多余的绿电用于园区低碳运行。未来还将在园区内铺设更多的光伏板,利用储能等手段,将消纳后的多余电量储存起来,用于园区内充电站和制加氢一体站使用,实现园区的低碳运行,打造能源集团首个近零碳园区。
综合能源管理 降低城市运行能耗
车谷能源大厦

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车谷能源大厦,有一座智慧综合能源管理站。该站采用气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应用先进的专利技术超高精度静压气悬浮无油轴承,实现零摩擦全悬浮,降低运行能耗、运维成本和运行噪音,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本站年对外供冷93.02万kwh,供热54.91万kwh。
在低碳方面,该站建设一套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控制系统,无人化值守,能自动收集、监测、分析和优化能耗数据,分析客户舒适度,未来还可实现项目碳计量、碳管理等功能。
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续航”绿色出行
新能源充电站

去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去年以来,武汉新能投公司充分利用城区场地资源,大力实施标准化充电站项目,目前已有充电站8个,充电桩164个,日均最高充电量超过30000度,便利车主出行需求。其中,位于徐东的一处场地满足光储充一体化的要求,公司与行业巨头合作,正在建设绿色能源微循环体系的超充站,将打造成为行业标杆示范站点。预计到今年9月,市民将体验绿电超充,一杯咖啡的时间即可完成新能源车辆充电,电的来源是低碳的光伏绿电。
加大清洁能源储备 为生态蓄能
白浒山LNG储配基地

白浒山LNG储配基地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街道,扩建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拟建设库容36万方LNG储罐(天然气储气能力约2.16亿m³)及配套码头、外输管线等设施,设计LNG年周转能力约180万吨(折合28亿m³天然气)。
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在满足冬季高峰时期用气需求和应对天然气意外中断等突发情况发挥重要作用。储气能力的大幅提升将加速武汉市供气“一张网”建设,形成多源互通、安全经济的燃气输配系统,更好地服务于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战略,同时形成覆盖武汉都市圈、保障全省、辐射华中区域的强有力能源保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