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能源要闻
基层动态
协会工作
通知公告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协会工作及行业资讯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促进行业和谐发展

来源:     发布日期:2007-05-30
  --在庆祝四川省燃气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四川省燃气协会理事长  彭虎
                         (2007年4月25日)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庆祝四川省燃气协会成立20周年,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值此机会,我代表四川省燃气协会,向参加会议的来宾、会员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1987年4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四川省燃气协会在成都成立。20年来,四川省燃气协会在中国燃气协会的指导下,在四川省建设厅(原省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各会员单位的支持下,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为会员服务、为政府服务的宗旨,积极履行协会职能,为促进燃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据统计,1987年,全省用气户数197.81万户,用气人口755.39万人,用气量1.81亿立方米。到2006年底,用气户数发展到515.6万户,用气人口发展到1836万人、天用气量增至64.8亿立方米,燃气普及率达到了78.39%。还建设了天然气汽车加气站118座。全省除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的大部分县未使用燃气外,其余市、县、建制镇,乃至乡村都使用上了天然气,净化了空气,减小了污染,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总起来说,协会20年的历史,是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而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这20年,是协会组织不断发展、机构不断健全、机制不断完善的20年;是促进燃气行业改革,推进企业和谐持续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稳步提升的20年;是以会员单位(企业)为本,关注民生,保证安全平稳供气,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的20年;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开创新局面的20年。四川省燃气协会20年来的创造性实践,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加强安全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警钟常鸣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是四川燃气行业的永恒主题。20年来,协会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狠抓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着力营造“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氛围。各燃气经营企业在协会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国家建设部、四川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等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文件,结合实际,制订和完善了《应急抢险预案》和《天然气抢险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协会还将部分企业《应急抢险预案》汇编成册,供全行业学习借鉴。同时,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
    (一)加大宣传力度,狠抓安全教育。协会指导会员单位不断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和“抓安全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观念,正确对待安全生产与稳定发展的关系。以各种形式、各种媒体宣传安全用气常识,普及全民燃气安全意识。在协会的指导下,四川万通燃气股份有限公司编录的《蓝色的诱惑——燃气安全警示录》安全用气教育片生动直观,在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绝大部分燃气企业每年都定期分送安全用气手册、资料到用户手中,并采取入户安全检查的形式,对用户进行安全用气宣传,进一步增强用户的安全用气意识,规范安全用气行为,提高防范燃气安全事故的能力。以各类安全事故案例(如重庆市开县井喷、四川省仁寿县天然气门站爆炸等)为警示,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应对燃气突发事故的能力。[FS:PAGE]
    (二)突出安全重点,层层落实责任。各会员单位强化了法人治理结构对安全工作的领导,明确法人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一是抓安全目标的制订,并将安全指标纳入年度责任目标任务,与生产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了各级人员的责任意识,推动了安全生产与企业经营的同步发展。二是改制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充实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各工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以此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做到了安全有目标,管理有制度,组织有保障。三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三级(即公司领导、部门、班组三级责任机构)网络体系和责权一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四是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报告制度等基础工作,大力开展安全操作规程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及应急救援预案学习与演练,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五是加大安全培训工作力度,积极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级领导、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到了持证上岗。六是开展新进职工和调换工种职工、危险岗位职工以及涉及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四新”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素质和防范能力。
    (三)强化监督检查,狠抓隐患整改。按照省建设厅的要求,协会每年都组织开展了专项燃气安全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隐患整改情况和建议,向主管部门作了专项汇报,促进事故隐患的整改。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组织专家配合省建设厅进行安全生产的明查暗访,适时开展全省城市燃气行业安全大检查。各会员单位按照协会开展安全大检查的部署,采取“回头看、回头查,抓整改、防反弹”等形式,严格检查、暴露问题、及时整改。协会还指导会员单位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的公共场所专项治理工作,将定期检查、季节性检查和隐患整改相结合,定期开展“查违章、查制度、查管理、查纪律、查隐患”的安全检查活动,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推广先进典型,分类指导工作。协会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总结交流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经验,并在广泛征求各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通报表彰燃气安全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运用典型示范,促进安全生产工作。通过全体会员单位的努力,极大地推动和加强了全省城市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成都、自贡、德阳、乐山等城市燃气公司连续多年被省建设厅表彰为城市燃气安全生产先进集体。
    二、促进行业持续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创新,规范经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20年来,协会力挺会员单位(企业)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并组织或参与我省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和法规、政策的编制、制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988年,由协会组织科技人员编制了《四川省城市燃气输配及应用工程设计、安装、验收技术规程》(DBJ20-03-88),在具体指导工程建设中非常适用,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煤气设计规范》Jj28-78(建设部行业标准)的修改。《城市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采用和借鉴了不少(DBJ20-03-88)内容。
    1996年,协会配合原省建委编制了“四川省地方标准《车用压缩天然气充装站建设技术规范》”DB51/50B-1996。报国家建设部后,在此基础上编制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CJJ84-2000)。在建设部行业规范、中石油行业规范基础上,制定了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FS:PAGE]
    1998年,协会配合原省建委起草了《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8年10月17日审议通过。《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是全国燃气行业第一个颁布的地方性法规。1998年底,建设部在烟台市召开的“中国城市煤气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会议上,《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受到了好评。
    199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提出实施全川天然气气化的战略部署,省建委负责城市燃气发展规划编制。省燃协组织专题组全力以赴,深入各地考察,组织完成了规划的编制,即《四川省十五期间城镇燃气发展规划》。经省建设厅审批后执行。该规划被评为四川省工程咨询科技成果二等奖(2000年度)。
2001年初,协会召开了科技工作会议,对科技工作进行了布置、安排,完成了科技委的人员调整,成立了燃气协会科技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完成并审议通过了《四川省燃气行业2001-2010年技术发展纲要》。
    2005和2006年,省燃气协会作为主编单位,先后编制了四川省方标准《燃气用衬塑(PE)、衬不锈钢铝合金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51/T5034-2006(建设部备案号:j10772-2006),四川省地方标准《燃气用环压连接不锈钢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已经省技术监督局、省建设厅组织审批。
    2006年,协会还起草了《四川省燃气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经征集各会员单位的意见后,已正式上报省建设厅,列为立法修订计划。
    三、推进企业改革,必须关注民生,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燃气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不仅关系城镇居民的生活与人居环境,而且关系城镇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协会按照“必须确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必须确保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必须确保改革后广大群众得到实惠”的原则,正确指导企业的改制工作,积极推进燃气行业的改革进程。协会派员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组织各会员单位研究企业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提出改革的新举措,新办法。
    2001年,根据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规定,协会认真研究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于当年8月份在成都市龙泉驿召开了企业改革座谈会,有8个单位在会上介绍了经验,对全省燃气企业的改革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不断地引进、吸收国外、境外和省外的资本、先进实用技术和管理方法,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及时解决全省燃气企业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003年,根据省人民政府和省建设厅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协会多次派人员到燃气经营企业实地进行调研,具体指导企业的改革工作。在推动全省燃气经营企业改革工作中,协会及时转发了建设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川府发[2003]18号)等国家和省上有关规范改革的政策、意见,并在乐山市召开了座谈会,专题研究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协会还协助省建设厅起草了《四川省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并委托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起草《燃气经营企业特许经营协议示范文本》,推动了全省燃气特许经营工作的开展。泸州、崇州、射洪、绵阳等会员单位,还在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介绍了企业情况和改制工作的经验。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川府发[2003]18号),各燃气企业遵循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特许经营、有序竞争的方针,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放步伐,加快体制创新,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经营机制。现在,多种经济体制和不同管理模式的企业在燃气行业并存,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增长,达到了双赢。[FS:PAGE]
    四、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必须夯实基础,强化培训
    行业的发展靠人才集聚。市场的竞争靠人才竞争。为了增强燃气经营企业的实力,提高全省燃气行业的管理水平,协会在省建设厅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这个中心,强化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根据原省建委、省公安厅《关于对燃气经营企业主管生产、安全、技术负责人岗位实行资格管理的通知》(川建委城发[1999]0617号)要求,协会分别在广元、眉山、宜宾、绵阳、遂宁等地进行大规模的燃气行业岗位培训,先后共有3000多人获证上岗,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了使培训工作正规化、经常化,2004年9月,经省建设厅批准,省燃气协会取得了职业技能鉴定站资格证书,成立了“四川省建设职业技能岗位鉴定燃气协会站”,7名工作人员取得“四川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同时组织师资队伍。在部分燃气公司(如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万通燃气股份有限公司)抽调专家和技术人员任教,在部分设计单位(成都市燃气设计院、西南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大专院校(西南石油大学)聘请工程师、教授任教,还在一些燃气设备生产厂家聘请技术人员讲课,组成了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为了使培训有的放矢,协会针对全国尚无适用教材的实际情况,根据建设部在燃气行业设置27个技能工种岗位的规定,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结合四川实际自行编写,先后编写了《燃气调压工》、《燃气输送工》、《燃气管道工》和《液化石油气操作工》四本教材,使培训教学有书可循
    在培训过程中,协会本着对企业负责、对职工负责、对行业负责和对用户负责的原则,在学员招收、课程设置、课堂纪律、操作实习、理论考试、成绩评定等环节都作了严格要求和系统规范。几年来, 举办了初级调压工、输送工培训班8期,中级调压工、输送工培训班4期,初级管道工培训班1期,共培训学员1373人,其中代培中国燃气集团公司(深圳)46人,共有1306人获得了由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全国通用),有67人因考试不合格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证书的人员回单位后大多作为技术骨干使用,还有的到外省应聘,被视为专家重用。另外,协会还组织了4期安全管理干部、技术管理干部培训班,共376 人次并取得了资格证。一期《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共有160人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随着燃气行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产生以及新规范的出台,协会及时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J95-2003)、《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94-200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50362-2005)、《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等规范的培训班,使全省燃气行业技术管理水平和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在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得到加强。
    2006年,四川省建设职业技能岗位鉴定燃气协会站,被评为全省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并获一等奖。
    五、提升服务质量,必须促进交流与沟通,加强自身建设
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是省燃气协会工作的本质,也是协会的立身之基。20年来,协会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围绕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如气价、企业改制、分配制度改革、特许经营等问题,组织各种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改革论坛,总结推广各地供气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协会建立了行业专家库,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加中燃协组织的各类技术学习和行业交流活动。先后9次组织会员单位到省外学习考察,两次组织到国外(美国和加拿大)学习考察,还组织了与英国燃气协会的技术合作交流。多次接待来川考察的外省协会的同行。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员大会、理事会、理事长会和办公室主任会,从而达到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拓展视野,共谋发展的目的。[FS:PAGE]
    协会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于2003年12月建立了“四川燃气网”,2004年1月1日正式运行。网站及时、深入、全面地报道了行业动态,交流各地在管理、技术、价格等多方面信息,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全面报道全省燃气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成就,扩大了我省燃气行业的影响。2004年9月,协会根据各会员单位的意见,对“四川燃气网”版面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燃气培训”专栏,加强了燃气论坛管理工作,扩大了信息来源,丰富了网站内容,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2006年10月,协会将《四川燃气简讯》改为《四川燃气信息》(双月刊),加大了信息量,提高了印刷质量,增强了可读性和指导性。通过这一刊一网,协会发挥了我省燃气行业主流媒体的作用,及时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客观反映了行业建设管理发展动态和经验,在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为会员单位服务方面,创造了便利条件。
    协会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四川省省级建设社团管理办法》、《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等规定,加强了协会秘书处及专委会等工作机构的自身建设。一是健全、完善了协会规章制度,实行了规范化管理,使协会工作人员的遵章守纪观念明显增强。近年来,我们先后在协会内部建立和实施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议案工作制、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并制订了协会财务管理、物品购买和管理、图书订购、车辆管理、工作人员考勤等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全体工作人员的行为。二是制定协会聘用人员的基本条件。凡到协会工作的人员,必须符合规定的相应条件,并与协会签订劳动合同后方可聘用,使用人制度逐步规范。同时,要求协会工作人员在承办省建设厅机关委托的事务性工作中,也应体现国家公务人员形象。在为会员单位和开展各项活动中,必须勤俭廉洁,增强凝聚力。三是严格财经纪律。按照上级要求,选派财会人员参加财经工作培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收取、管理、使用协会经费。在举办相关培训班,以及召开各类会议时,严格执行有关收费规定和财经纪律。同时,按规定接受了有关部门对协会财务工作的审计。四是购置协会办公用房,增添自动化办公设施,改善了协会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使协会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20年的实践充分说明,省燃气协会的活力日益展现,凝聚力日益增强,影响力日益扩大。协会之所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是与省建设厅、省民政厅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是与中国燃气协会、省发改委、省物价局等有关单位和政府部门的热情指导分不开的;是与协会各工作部门的团结协作分不开的;是与各会员单位鼎立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四川省燃气协会,向中国燃协、省建设厅、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省物价局等部门,向四川燃气协会历届老领导、向一贯支持协会工作的各位燃气行业的老专家、老朋友,向协会各专委会的牵头单位、向各会员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省燃气协会自1987年4月成立至2002年5月的15年中,一直在成都市城市燃气公司办公。成都市城市燃气公司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协会全方位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为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壮大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特殊贡献。我代表省燃气协会,向成都城市燃气公司和全体职工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全省燃气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遇到不少新问题;部分会员单位的经营管理亟需进一步加强,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企业安全生产的隐患依然存在;省燃气协会在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的及时性、实效性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强化和创新。今后,我们要在省建设厅的领导下,在中国燃协和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省物价局等单位和部门的指导下,在各会员单位的支持下,再接再厉、开拓创新,服务为本、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协会的优势,为四川燃气行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四川,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
 

Copyright(C)2004-2023 whga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2007974号